SRT-100

2020年12月美国Sensus Healthcare正式授权Ekpac Healthcare(香港维昌医疗)为SRT-100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独家代理

  1. 医生

常见的疤痕疙瘩用药及配伍



特别说明 |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
      瘢痕疙瘩通常表现为橡胶状有光泽的斑块样病变,可引起皮肤瘙痒、压痛、外观改变等问题,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。近年来,糖皮质激素、抗肿瘤药物、免疫调节药物等在瘢痕疙瘩的防治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。本文仅就瘢痕疙瘩的近年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总结,以供临床参考。

糖皮质激素
      瘢痕疙瘩常表现为血管增生、局部组织肿胀等炎症反应,而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,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,促进胶原蛋白降解,减少糖胺聚糖合成,抑制 TGF-β1 的转化及表达,诱导瘢痕疙瘩局部细胞凋亡,从而促进瘢痕疙瘩的消退。
曲安奈德:
      皮下注射曲安奈德是瘢痕疙瘩的一线治疗方法。曲安奈德作为单一疗法使用时复发率较高,因此常用于缓解轻度增生性瘢痕的瘙痒和疼痛。
曲安奈德的不良反应包括毛细血管扩张、皮肤萎缩、色素变化和皮肤坏死等。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引起的疼痛可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,影响总体治疗效果[1,2]。
倍他米松:
      倍他米松是治疗瘢痕疙瘩常用的类固醇激素。在对待部分患者比如年轻女性和特殊部位,如甲状腺、性腺和乳房时,可使用低浓度 5-氟尿嘧啶(5-FU,12.5 mg/mL)联合倍他米松治疗代替放射治疗,该方案更加经济、操作简单,适合基层医院使用[3]。



抗肿瘤药物
      瘢痕疙瘩显示出许多类似癌症的特征,因此,一些抗肿瘤药物也被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,如 5-FU、博来霉素、丝裂霉素。抗肿瘤药物能够抑制细胞代谢,通过抑制部分 DNA 或 RNA 合成酶的活性,干扰细胞分裂,抑制细胞的异常再生,从而治疗瘢痕疙瘩。
5-FU:
      5-FU 可有效减小瘢痕疙瘩的体积并改善瘙痒症状,与曲安奈德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明显。5-FU 与曲安奈德组合应用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[4]。
单用 5-FU 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斑、疼痛、色素沉着过度、溃疡、烧灼感等。
博来霉素:
      博来霉素的疗效与瘢痕疙瘩增生和隆起的高度相关,厚度 > 7 mm 的瘢痕疙瘩大多难以消退,而厚度 ≤ 4 mm 的瘢痕疙瘩消退较快,甚至可以完全消退,基本没有复发[5]。
不良反应包括色素沉着、疼痛和浅表溃疡等。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,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,博来霉素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可减轻疼痛。
丝裂霉素 C:
      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局部注射丝裂霉素 C 的复发率为 16.5%;1 mg/mL 剂量的丝裂霉素 C 治疗安全性较高[6]。
病灶内注射丝裂霉素 C 的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疼痛、严重红斑、水疱、坏死和溃疡增加等,可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以降低疼痛感,或通过控制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
降压药物
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ACEI):
      ACEI 可通过减少胶原蛋白合成、TGF-β1 表达和成 纤维细胞增殖影响伤口愈合。ACEI 可阻止血管紧张素 Ⅱ(AngⅡ)形成,在瘢痕形成和纤维化的后期阶段应用 ACEI 可以抑制皮肤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(RAS),从而预防瘢痕形成[7,8]。
维拉帕米:
      维拉帕米是钙通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。该药还具有体外抗纤维化活性,抑制成纤维细胞中的 IL-6、VEGF、TGF-β1、MMP 表达,诱导细胞凋亡,促进瘢痕核心蛋白多糖快速分解,从而降低瘢痕疙瘩的胶原蛋白水平[9]。

其他
咪喹莫特:
      咪喹莫特能够诱导免疫刺激细胞因子如 IFN-α、TNF-α、IL-1、IL-6 和 IL-8 的产生,从而下调 TGF-β 表达。此外咪喹莫特还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,可减少瘢痕疙瘩内的血管分布[10]。
不良反应包括红斑、糜烂等,停药后症状可缓解。
A 型肉毒毒素:
      A 型肉毒毒素 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 TGF-β1、VEGF、MMP-1、PDGFA 表达,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,并促进瘢痕疙瘩成肌纤维细胞中脂肪细胞标志物 PPARγ 和 C/EBPα 表达,使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向脂肪样细胞转分化[11]。
硅凝胶:
      硅凝胶是轻微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一线治疗方法。硅凝胶可增强皮肤角膜层的水合作用,创造闭塞环境,使瘢痕的柔韧性得到改善,并减少 TGF-β1、PDGF 表达,抑制胶原增殖,从而减少瘢痕形成。
硅凝胶可以改善疼痛、瘙痒、瘢痕疙瘩硬度和高度,几乎没有不良反应。广泛用于手术后瘢痕的预防和增生性瘢痕的治疗,对于某些无法固定敷料的身体部位如面部或头皮,硅凝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[12]。 

具体治疗方案
      曲安奈德 + 氟尿嘧啶[13]:曲安奈德注射液(5 mL:50 mg)+2% 利多卡因注射液(5 mL:0.1 g)+氟尿嘧啶注射液(10 mL:0.25 g),三种药物的体积比为 3:1∶1,将其配置成不同体积的混悬液。每2周注射 1 次,共治疗 4 次。
      A 型肉毒毒素 + 曲安奈德[14]: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 50U +0.9% 氯化钠注射液 2 mL+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40 mg 混合后瘢痕实质注射。注射量以瘢痕局部发白为限,注意避免注射量过大与注射深度过深。每周注射 1 次,2 次治疗之间间隔 3 周,共治疗 3 次。
      A 型肉毒毒素 + 复方倍他米松[15]:先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(每 mL 含二丙酸倍他米松 5 mg、倍他米松磷酸钠 2 mg)与 2%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1∶1 等量混合,注射剂量为 0.2 mL/cm2,每次用量不超过为 1 mL。1 次/月,必要时可重复给药。随后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混合 0.9% 生理盐水稀释至 50 U/mL,向病灶内注射,注射剂量为 5U/点,注射点间隔 1 cm,每次总量不超过 100 U,1 次/月。治疗 3 个月,随访 6 个月。
      A 型肉毒素 + 5-氟尿嘧啶[16]:2% 利多卡因 4.9 mL+5-FU 0.1 mL 制成 5-FU 药物混合液,0.9% 生理盐水将 A 型肉毒素稀释至 40 U/mL,常规消毒皮肤后用 1 mL 注射器将 5-FU 药物混合液在皮损组织内采取分点放射状边退针边注射,至皮损肿胀发白停止。首次 5-FU 注射后立即在皮损周围皮肤进行 A 型肉毒素单次多点注射,各注射点 4 U,总剂量 ≤ 100 U。每 4w 注射 1 次,共 4 次。
      复方倍他米松 + 曲安奈德[17]:先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按 5:1 的比例配置成的药液注入瘢痕疙瘩内,第二周再将曲安奈德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后注入,剂量根据瘢痕疙瘩和患者年龄调整,用药后观察一周,用药 3 个疗程,每个疗程 3 周。
      复方倍他米松 + 氟尿嘧啶[18]:按照 250 mg/10 mL 的比例取浓度为 5% 的氟尿嘧啶注射液、100 mg/5 mL 标准取浓度 2% 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 1 mL 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按照 1:1:1 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局部注射操作。  
      复方倍他米松 + 咪喹莫特乳膏[19]: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瘢痕疙瘩厚度 > 1 cm 分别于上、中、下 3 层进行注射;厚度 0.5~1 cm 行上、下 2 层注射;厚度 < 0.5 cm 行中层注射,剂量 0.2 mL/cm2,以皮损稍隆起、泛白为准,边界超出皮损 1 mm 为宜,每 3 周注射 1 次。咪喹莫特乳膏睡前于皮损处涂抹适量,并按摩至药膏吸收,晨起将药膏洗除,隔天 1 次。持续治疗 3 个月。
      复方倍他米松+维 A 酸乳膏[20]: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剂量为 0.2 mL/cm2,1 次/3 周,4 次为 1 个疗程;0.1% 维 A 酸乳膏每晚适量涂抹于干净的瘢痕组织表面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转发自丁香园皮肤时间,作者为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常怡勇,本站转发仅为科普分享,无盈利目的,转发请标注原文出处。

SRT的优势

除了消除手术后感染和复发的风险外,SRT-100还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等多种优势,包括:

  1. 超过95%以上的临床治愈率
  2. 无麻醉,切口,出血,缝合或疼痛
  3. 正常生活不受限制
  4. 不会形成明显的疤痕恢复更好
  5. 一次到位无需术后重建手术
浅放治疗设备采购咨询
电微同号:15065310121